|

楼主 |
发表于 2019-11-3 15:43:09
厚朴投资在该场股权竞争中出局,让不少人感到意外。原因不外乎两点,一是厚朴投资早于高瓴资本向格力电器和格力集团示好,显得颇有自信;二是,厚朴投资的创始人方风雷操盘过多起重量级国企混改案例,外界看来,厚朴投资擅长与政府打交道,赢得珠海市政府青睐应该不是难事。
厚朴投资成立于2007年,2009年因入股蒙牛而声名鹊起。当时厚朴投资联合中粮集团成立一家新公司,并成为蒙牛的第一大股东。3年后,厚朴从蒙牛退出。
家电产业观察人士洪仕斌则推测,厚朴的败局,除了从自身找原因——例如对格力电器的助力不及高瓴,或许也跟格力管理层有关。“格力集团在公告里明确提出,要意向受让方拿出方案稳定管理层,说明现任管理层还是有能量和话语权的。”洪仕斌认为,厚朴对被投公司的管理风格会比高瓴强势,因此高瓴的胜出,也是格力电器经营管理团队的胜利。
高瓴资本成立于2005年,一级二级市场均有涉足,创始人张磊多次强调长期价值投资,较为知名的投资案例包括:投资TMT领域的京东、腾讯、滴滴,生物医药行业的药明康德(94.460, 0.39, 0.41%)、信达生物、君实生物。
高瓴资本在家电行业过往的投资案例也颇多,在二级市场,曾经持有美的、海尔、老板电器(32.950, 1.44, 4.57%)、苏泊尔(79.210, 4.58, 6.14%)等上市公司的股票。根据美的2019年半年报,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-HCM中国基金持有美的集团(58.890, 3.39, 6.11%)0.89%股权,位列前十名股东的第8位。
不过,10月30日晚间美的集团发布的第三季度报告显示,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-HCM中国基金已退出美的集团前十大股东。因为在稍早前,格力集团公开征集格力电器股权意向受让方方案时即明确要求,受让方要承诺避免与格力电器同业竞争、不得有与格力电器有竞争关系的投资行为。
值得指出的是,高瓴资本刚给自己的投资案例加上亮眼的一笔——完成百丽国际的私有化退市和对其进行数字化改造。
格力电器的现状,比百丽国际2017年私有化退市时的状态好得多,但两者又有相似之处。格力电器是空调老大,百丽国际号称“一代鞋王”,两个品牌都有知名度却又有点老气。
格力电器与百丽国际都有覆盖广泛的线下门店,格力电器官网显示,格力专卖店超过3万家,退市前百丽国际自营门店超过2万家。但线下门店效率有待提升,电商也冲击着线下渠道。而格力电器的电商渠道并不强劲,空调单品的线上销量和销售额均落后于小品牌奥克斯。
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前,净利润持续下滑,管理层承担着巨大压力:不光面临着实体零售业受冲击的外部压力,还有自身的渠道战略调整不到位、新型营销方式缺失和品牌形象老化问题,转型迫在眉睫。
2017年7月,百丽国际正式私有化退市。私有化后,高瓴资本持股57.6%,鼎晖投资持股11.9%,参与私有化财团的公司管理层持股30.5%。
张磊曾撰文介绍,高瓴资本成为百丽国际股东后,主要协助其建构线上线下全渠道,梳理供应链,重塑线下门店和用数据化工具赋能基层员工。
据百丽国际高管介绍,2018年双11期间,百丽国际有1.2万家门店参与线上销售,打通了线上线下,销售额突破9.68亿元,天猫时尚鞋靴行业前10名中,百丽旗下品牌占据5席,集团整体运动业务线上销售同比增加110%。
10月初,百丽国际控股的运动鞋服零售商滔博(6110.HK)在港股上市。滔博2019年8月31日止的6个月经营数据显示,收入达人民币169亿元,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达人民币14.7亿元。
百丽国际案例在前,如果高瓴能活化格力电器专卖店,赋能格力电器的销售能力,当得上为格力电器注入新血液。 |
|